近期,融资矿现象成为重庆高频焊管行业内的热门话题,有行业人士认为融资矿的存在不仅直接推高了港口矿石库存,加剧了矿石价格下行压力,还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并可能引发金融机构进一步收紧对重庆高频焊管、矿石贸易领域的信贷门槛。对此笔者以为,评判融资矿现象,不仅要看到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还需要从其产生的根源,分析其对行业起到的积极影响,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融资矿的出现,与2013年以来国内重庆高频焊管行业的低迷与金融机构收紧重庆高频焊管相关行业信贷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钢材消费需求不足,2013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重庆高频焊管行业效益明显下滑。而在淘汰过剩产能和环保政策的影响下,银行普遍收紧了对重庆高频焊管行业的信贷,导致重庆高频焊管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困难。在此背景下,部分矿石贸易商和中小型重庆高频焊管厂家,利用银行对国际贸易授信额度较为开放,利率较低的便利条件,通过铁矿石进口贸易开展融资活动。以进口一船10万吨铁矿石为例,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进口方可通过银行开具的信用证(通常为3-6个月),在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后,获得约一亿元的资金,而在扣除2%左右的利率和财务费用后,其实际获得的现金可达到9800万元左右,并可在3-6个月内自由支配。对于企业而言,这笔资金可视为一笔利率较低且更易获得的短期贷款,从而缓解其资金紧张的局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的“救命钱”。